第341章 巡查东辽(七)(2 / 5)

换,占据本地人的生存空间,在联合上层以不见血的形式完成殖民或者是同化战略。

第三就是江南运动期间以及关内背叛劳改的罪犯会统一转移到东辽地区,扎根立业,历经十几年时间,基本上已经在当地成家立业,成为当地的第一批士族力量。

第四就是安排过来的,官类人口,尤其是比较富裕的江南华江,这种传统的大省来说,人口压力比较大,这然这些年一直在开垦荒田,为了这就不得不开启产业时代,开放民间产业的建设,以让更多的有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人口压力问题,但是人有些欠缺。像东辽,西宁港城,海城以及海外签署移民是必要政策。

还有一波是比较少见的,是长期要驻扎在东辽地区,诸如东辽冶炼,东辽煤矿等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家属也会迁徙到这里,一来方便家属团聚,二来的话也可以促进当地的一些发展。

运动期间,东辽地区由于特殊原因被免去,所以大量的人口往东辽地区待少部分,历经几年时间就已经选择在东辽地区成家立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解决了东辽地区的一些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隆昌县几天前接到大宋帝国皇家事务所驻东辽办事处的通函,天子要来隆昌县视察。搞的,是一阵鸡飞狗跳。

隆昌县县令,大宋帝国忠卫社隆昌县社委理事长吴文斌。他是运动期间被家里安排到东辽地区避祸的,运动结束之后婉拒了返回关内,因为他和当地的姑娘结了婚。先是在公共教学点任教,转为公办学堂后,在初级学堂任教务长,最后又转到地区教务系统任职,最后又在东辽地区的组织建设部门工作,几年前刚刚调任隆昌知县兼任本县社委理事长。(东辽地区由于特殊工作需要,允许少量启用本地官员,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吴文斌不算本地人。)

一大早就带着隆昌行政和组织两套班子在县口排成两列,整整齐齐的迎接大宋帝国英明神武的赵宇皇帝陛下视察。

随着帝国一号马车驶进隆昌。吴文斌一打手势,开始一阵敲锣打鼓,欢迎。吴文斌高声行礼道:"微臣大宋帝国东辽省隆昌县令吴文斌恭迎天子圣驾。"

赵宇从马车中下来,挥了挥手,开口说道:"诸卿免礼。吴县令,若是没有什么要紧,公文就陪朕转一转,视察隆昌,其余各部各回各衙处理日常事务,不可因政懈怠公事。"吴文斌也连忙行礼说道:"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赵宇不是传统帝王,不玩礼贤下士那一套。吴文斌,级别太低,又不是嫡系出身,虽然不会给什么脸色,但是也别指望人对待嫡系出身的人一样,那样可以开玩笑和亲近。

吴文斌先是领着赵宇在县里视察。关内的县城基本上多数都已经有些年头,甚至有些已经有上百年,直接重建相当的麻烦。东辽地区不同县郡几乎是近几十年才设立的,所以设计审美上基本上是赵宇流行的风格。

目前,东辽地区的主要人口还是集中在农庄。县城一般情况下是聚集地和民政项目,比如说附近有个规模比较大,官方经营的矿场,那么矿场的矿工的集中宿舍以及配套的学堂,养老院呀?以及相关的配套单位就近安排在县城,一方面给县里创造生机,另一方面呢,也是统一安排,不过央管的一般是有自己单独的驻扎地,也就是一个小城。其次就是行政机关了,像是治安卫生,财政赋税以及县属企业和相关单位配套的家属院之类的,也会安排在县城,也让县城有一些生气。

赵宇看着几乎无人的大街,思索了一下对一旁的李忠开口说道:"收集一下材料,嗯,重点关注东辽地区这几年的民生发展,朕看看需不需要解除供给制?"李忠连忙应下。

由于东辽地区大开发的原因,所以东辽地区的相关口粮一般是配置。农庄的粮食统一收回,然后按人口家庭情况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