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江南之行(二)(2 / 3)

部任职,海外驻员经验)也就是说,既具有传统科举出身背景,又是圣平新政体系培养出来的官员。这种官员是比较吃香的。

刚好江南地区的定义是要半死不活的,既要消灭其影响力,但不能完全崩盘,否则日后帝国还是要投入资金,人力助其恢复。在这样背景之下,具有新旧两派双重背景的李兆平下放江南,出任江南总督稳定局势。

如今,赵宇判定江南复兴计划可以启动了。李兆平的使命基本上可以结束了。江南复兴计划再干五年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往中枢走了。这是新政之后唯一一个具有科举背景能被明确确定要进入中枢核心层的官员

说起来,李兆平一个文官出身,在内导部工作期间,主要研究的对象既然是对外战略方面,并且对于海外军事布局和战略部署,悟性和工作成绩比一些从军队选拔的战略苗子(基层军官悟性强,作战能力强悍,业务能力强悍,并且具备大局战略观,可以当做统帅培养的战略苗子)还要强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以至于军队方面主抓战略分析的丁维明还大发雷霆,个个都是一等一挑出来的人,搞战略分析还不如一个文官出身的书生。如果不是李兆平在走仕途会走的更远,早就被一些军方大佬强拉着弃文从武。

扯远了,李兆平带着本地文武班子,整齐列队。随着车队特制陆战马车率先开道,标志天指车队已抵临江南。

随着大宋帝国天子座驾__帝国一号马车驶入江南。李兆平连忙带人向前恭恭敬敬的行拱手礼开口说道:"臣大宋帝国江南总督李兆平恭迎天子圣驾驾临江南。"赵宇未掀开门帘开口说道:"李卿,各衙主官回各衙,公干不得因朕延误公事。朕有些旅途劳累了,今日便不公干,各部准备好文书,各司主官做好准备,朕随时突击拷问。要是答不上来,朕可是要算上渎职之罪的。"

随后马车直接离开,至于想下榻问题,用不着江南众人操心,每到一处都由皇家事务所驻本地办事处在负责处理。

根据巡查惯例,赵宇到达地方后会先休整几天,给地方清理账务的机会,毕竟他又不是朱元璋那样,他一文钱直接给你判死刑的。当然,到地方也会处理一批,不过基本上不会直接处置,要走流程,毕竟他又不是独道君王帝国的核心政治目标是早就确定的,制度稳定是第一要务,因此,赵宇很少情况下玩破坏规矩的事情,审议出贪官污吏之后,相关证据链交到帝国相关的监察部门,监察部门派人逮捕一切走程序,除非是东辽大案那种特殊情况。

官员补充也是如此,当然发现好苗子也会特事特办一下,不过基本上很少有这机会,毕竟这种事是透支帝国皇室信任,用一次就麻烦一次,除非是好的苗子,赵宇才可能特事特办一下,

陈棠江没有过来面圣,陈棠江被确定进入高层之后,相关资料已经封存。保密程度做的很高,江南地区很多人只是知道有个人很受天子重视,但没人见过,所以在基层还可能了解到真实情况,不过派过人传来口信培养机制可能已经沦为了面子工程。

任何制度,任何体系都是有时效性的,比如朱元璋早年设计的大诰,直接以粗暴的形式下令地方民众,只要发现官员贪腐持大诰,将官员押入京师,形成了震慑。但比较讽刺的是,历朝历代贪腐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明朝。

虽然确实有明朝俸禄太低导致的客观原因,但本质上也是制度崩塌后的表现。帝国新政以后,高层必须具备的基层实践,内导部任职和海外经验培养架构基本确立,不过形成规律以后,有些人到基层去待上半个月,就当是到基层实践了。

这个问题自己龙威还在,只要细查下去可以处置一批,至于制度问题,时机未到,还要给下一代留发展空间。

不过,秘密监察部门重点监察尤其是基层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