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社论期刊之第一阶段总结研究(2 / 5)

一旦在鸿门宴对刘邦下手,那么天下诸侯就要和他做对手,顺便一提,因为这些事,近代以来对范增的看法有些不同,有些人认为范增支持的应该是楚怀王。当时的局势上来讲,还不具备项羽还没有知大到一个人可以对全天下的诸侯下对手,但是呢,项羽的弊病出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没有做统战工作。刘邦灭秦之后,对子婴没有下手,本质上是为获得秦朝原有的官吏集团,包括关中子弟的支持。沛县集团本身就是一个地区性集团,加上其地刘家的特殊师门传承,基本上得到了大量统战。由于项羽在对六国处理问题上的失误,张良一怒之下投靠刘邦,说白了项羽绝对不是一个草根,是有一定正嗅觉的,但是没有刘邦会做统战工作。

经验本质上是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的合作,两人作为建国秦始皇巡游天下的威风肯定是支持郡县制,但当时的情况直接硬搞,除非他们有秦始皇的威望,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造反,但是秦始皇一死造反的人很多,这个就是个人威望的作用,但说实话,这玩意儿弊病很大,赵宇早期的改革也走的这条路,不过后期自己亲自操刀进行改革。所以他们接下来的对手是六国贵族集团和地头蛇,只有铲除他们郡县制,才能真正的落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项羽的性质有些急迫,不过分封18路诸侯,倒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错位分封有一部穿越小说,穿越成扶苏搞分封制,主要目的是错位分封,比如说一个皇子,他的母亲来自楚国,给他封到赵地,他的娘家为了获得好处,势必会和赵地的地头蛇打起来,这样中央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等过几代打的差不多,再逐步削翻。不过说实话,很吃个人能力,玩的好,就是汉武帝玩不好,那就是建文帝。刘邦和其他的地头蛇一起对项羽进行反击,项羽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武夫,他是有政治嗅觉的,但是很显然,刘邦的政治嗅觉比他好,再加上刘邦本身他弟弟的特殊性,获得了在野党和朝宗最大势力儒家和法家的支持,这是项羽比不了的。关于分封制问题,只能说特殊时期要用特殊的手段。历史上的扶苏支持分封,说不定也是这个打算。

百家争鸣是东方传统历史观念中第一次思想革新百家争鸣是东方传统历史观念中第一次思想革新。独家儒术是第二次思想革新,但是很遗憾。这次思想革新基本锁死东方传统文化脉络,后期的思想革新体系基本在此基础上,直到近代的五四运动。任何社会模式的变形,要经历三个阶段,思想革新,制度改革和器物变革,西方会的社会变革是先进行文艺复兴运动,然后再进行政治制度改革,最后使工业革命,清末是搞反了这个顺序,甚至于连最后一道都没有打出来,所以变革等于白变。到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才解决这个问题,才宣布近代化变革史正式开始。大宋帝国的思想变革呢,是以实事求是的科举大讨论。科举废除工作是经过十几年慢慢磨出来的最后一场讨论,本质上是没有这个需要,是赵宇为检验新政成果是否具备下一步条件,大宋帝国的对手西方各国在亚肯达七世的统筹下开始修缮西方地区文明史,也是在做这方面工作。任何大规模变革尤其是社会模式的变革,是必须经过这三个阶段。

剖析完政治研究之后,我们先来理清一条帝国新政的政治路线,帝国早期也就是传统封建王朝的救亡时期,是需要强力支持的,所以赵宇进行了两次集中化,第一次是玩了一出封建迷信,在太庙祭祖时,上演了一出太祖附身加强了个人的威望,第二次是在五年运动之后拨乱反正的大会上提出政论要义,说白了就是赵宇说的一切都是真凭实力,赵宇说的任何要无条件服从,本质上属于特殊时期的产物后。东辽巡查时期就已经预判可以进行去个人神话运动。当然,本质上这是需要有强大的个人威望。三大战役除了对倭国的作战,没有参与江南战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