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
早朝。
“司农卿何在?”
李世民扫视朝堂文武百官,今日站班大臣不下五十人。
有几位属于头一次参与朝会,东张西望的模样,仿若孩童第一次进入动物园游玩一般。
司农寺卿韦挺趋步上前,恭敬一礼,“臣在!”
韦挺,从三品衔,,关中望族京兆韦氏与韦贵妃属同宗。
主要负责农事管理、官仓粮食储备事务。
李世民看向韦挺微微颔首,肃然开口:“今岁开春,天时异常,寒流盘桓不去,较往年迟滞半月有余。”
“农为国本,百姓安生之所在,春种一粟,秋收万颗子!”
“耽误了农时,便误了生民口粮!”
“如今四月初临,天气终得回暖,正是抢播抢种与天争时的紧要关头!长安周边郊县乃京畿重地,其春种进展关系非小,卿务必上心!”
李世民登基之前与韦挺私交甚好,仅次于长孙无忌。
关内主要粮食作物以粟、麦为主,少陵西原周边少量种植黍(黄米)。
红薯、贞观豆虽已在关内普及,却无法撼动几千年以来主食的地位,高产小麦普及迟缓种植面积极少。
李世民心里仍旧在乎国家粮食安全。
估计是饿怕了,或者见怕了百姓闹饥荒。
韦挺立于陛阶下方五步之外,微微躬身神情凝重,对李世民的话语深以为然。
“陛下圣虑深远,心系农情,臣感佩万分!”韦挺深揖一礼,随即继续说道:“司农寺按往年春耕时节部署,已于上月初下至京畿各州县视察农耕。”
“据各州县呈报,去岁冬寒甚厉,今春回暖又迟,确使春播延迟二十日余!”
“好在各地墒情尚好,全赖去冬雪水积蓄,抢种得当可保收成不减往年!”
李世民频频点头,手指轻击御座扶手,墒情良好早在预料之中。
正了正身形,李世民声若洪钟,道:“墒情尚可,乃不幸中之万幸,然农时如金,一刻耽误不得!”
“司农寺掌天下农桑,值此关键时节,务必全力以赴!”
“当亲赴地头详查各村牛力、农具、种子、农人是否充足、水渠是否贯通,及时补缺疏通水利!”
“务使每一寸当种土地如期下种!”
韦挺神情一禀,再次深揖一礼,“臣,韦挺,谨遵圣谕!”
“陛下心系黎庶,明察秋毫!臣即刻命司农寺属官遴选精农事者十数人,每吏分管一县,必使其深入阡陌之间,详察春播进展,督导官吏勤勉,排解农人春耕困难!”
“确保陛下旨意通达,春耕无虞!”
“嗯,韦卿归坐!”李世民闻言满意点点头,心中大事落下了一件。
“谢陛下!”韦挺揖礼道谢,却没有退后归位,“臣启陛下!据太仓令呈报,历时三个多月,已从江南道经水路调运稻谷十五万石至京畿官仓。”
“本月初,将联合各大商船趁水路通畅时节,加大转运力度,预计七月中旬可调拨江南稻谷合计五十万石!”
李世民轻拍御座扶手,大声称好,“好,甚好!”
“安西国道动工在即,参与修路人数不下……六万人,体力劳作粮食不可或缺,乃生命之源!”
“韦卿、户部刘爱卿听令:将京畿、河西各地常平仓七成、官仓五成储粮、半数江南稻谷,调出用于安西国道修建工程用粮!”
“并派出度支司造册入账备查!”
所谓常平仓,朝廷在各地设立用于平稳地方粮价,以及应急救灾的储备仓。
在丰收年,粮食供应充足会导致粮食价格暴跌,常平仓则以高于市场价买入。
相当于对粮食价格进行保护,防止粮贱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