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阳光初现的清晨。
今天是长乐公主职业生涯,有史以来第一次调课请假。
苏尘和长乐公主共乘一骑向长安城进发,无人随行。
长乐公主妆容得体,一袭淡青色长裙,衣袂飘飘肩上斜挎着时尚小挎包。
挎包翻盖上的圆形纯铜装饰,折射出一道道金光。
苏尘身着圆领长袍,头戴幞头俨然一副家丁仆役打扮。
长乐大道封了路,平均六米宽的水泥路,仅两侧预留可供行人或单马通行的宽度。
中间用于沿途村庄百姓晾晒脱粒后的麦粒,每隔十丈左右便有一位村民看守,防止牲畜上道糟蹋小麦。
水泥地面晾晒小麦事半功倍,午时竹耙翻一次只需两个晴日足矣。
“草民拜见侯爷!”
“拜见侯爷!”
一对村民夫妇推着独轮车,将麦子从家中运来长乐大道晾晒,见到缓慢骑行的苏尘立即作揖行礼。
沿途认识苏尘的百姓不多,这位老伯有手艺在身,在庄园做了不少泥瓦工的活计。
“老伯有礼了!”长乐公主勒马止行,苏尘拱手还礼。
此时的苏尘很是尴尬,男女同乘一匹倒也不少见,男子坐女子后面的甚是罕见。
苏尘干脆翻身下马,来到村民跟前,“请问老伯今年小麦收成几何?”
“好叫侯爷知晓!去年幸得官府派发麦种二十三斤,种得麦田二亩三分,今岁收获良麦十二石有余!”老伯深揖一礼,话语中无不透露难掩的激动之情。
按照事先与官府的约定,小麦收获后扣除种子的费用,官府以粟米价格将半数小麦回购。
苏尘面带微笑快速心算,老伯口中的一亩地只有540平方米,平均亩产600斤上下。
“哈哈哈,恭喜老伯!这个小麦比前的产量高了不少哈!”
村民望着苏尘面色一僵,谁人不知高产小麦正是出自眼前这位侯爷,包括玉米、红薯、贞观豆、花生皆是如此。
再次深揖一礼,拜道:“侯爷乃仙人下凡,赐予天下农人高产粮食作物,各庄无不为侯爷立生祠建功德碑!”
“呃~老伯你先忙,我还有点事先走了哈!”苏尘就怕听到生祠和长生碑,总感觉不吉利。
在村民夫妇以礼相送下,苏尘纵身上马。
长乐公主抿嘴轻笑,轻喝一声:“驾~!”
等苏尘和长乐公主走远,老汉之妻笑而问曰:“老头,何不向公主殿下行礼参拜?”
老伯思索片刻摇了摇头,竖眉冷对轻哼道:“妇道人家懂甚?还不解开袋口,捂坏了麦粒为你是问!”
他也不知道为何不向长乐公主行礼,只是在庄园做工时听人说起过。
长乐公主扭动一侧肩膀向苏尘靠了靠,“侯爷美名远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小女子佩服得紧!”
苏尘鼻吼吐气轻哼一声,伸手在长乐公主腰间猛的一抓,“小娘子过奖了!”
“啊~!”长乐公主惊叫一声扭动身躯。
双手搭在她肩膀上催促道:“快点,说不定陛下他们已经在等着我们了!到时去晚了,哼~哼……有你好看的!”
五天前,长乐公主将苏尘的提议带去学校找校长,校长二话不说决定带领全校师生去庄园割麦。
并将此项意义重大的研学活动呈报教育部,狄孝绪认同此般农事教学内容,从而上报李世民。
最终,李世民于朝堂颁布政令。
所有学校每年春种秋收时节,务必带领学生亲下田间地头,深刻体悟农人的艰辛与不易。
这不,李世民昨天派人来庄园通知苏尘,前往距离长安城较近的咸阳县考察。
主要是观赏学生收割小麦,以及了解高产小麦收获情况。
“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