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俄国官方表态要支持欧盟,但实际上,尼古拉利用马甲从欧盟这边割下去的利润已经超过4000亿欧元,并且成功获取到某些优质的地产、公司以及银行等股份。
9月26日俄能源部副部长先秋林在鲸市出席第十四届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表示,“俄国有意扩大对函夏的电力供应。我们原计划今年对函夏供应30亿千瓦时电力,截至目前,已供应约18亿千瓦时。”
据副部长估计,俄方相信,“两国有扩大电力合作的前景,但这不仅取决于俄国愿意扩大出口。我们认为,函夏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由于历史发展原因电力短缺,考虑到函夏迅速发展的各项指标,我们认为函夏对能源(包括电力)的需求将增加。”
副部长说:“只可惜我们还没有看到函夏未来计划中的各项确切数字,否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大胆地投资。函夏电网公司领导确认对这一项目感兴趣,表示明年函夏对电力的需求不低于今年的30亿千瓦时”。
在此问题上他还表示,参与该项目的俄国际统一电力系统公司与函夏能源公司即将就明年合作前景举行磋商,其间将围绕供电量和供电价格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当下俄国西伯利亚地区就是出名的大风口,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里的特色项目。此外整个远东地区从来都不缺少水,在俄国境内也很少看到有沙漠存在,所以俄国的水利资源也相对丰富,发电成本也不高。
俄国还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在煤炭资源消耗不掉的情况下,采用火力发电用于能源输出。此外核电、太阳能发电等项目占比也纷纷上涨。
抛出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用电量需求增加之外,俄国的整体电力还是非常富足的。而且在尼古拉大面积推进大数据中心,超级计算机项目的落实,也根本消耗不完。毕竟俄国这些地方,对于发展计算机拥有天然的降温优势,电力消耗占比函夏南部地区50%左右。
而隔壁的函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可是妥妥的吃货大户。比如电钢法的使用,光是钢厂和铝厂都是吃电大户。还有水泥厂、数据机房用电、大型工厂机械设备、商场,以及普通家庭的电器设备都是需要电。
根据文明等级指数划分,凡是越发达文明的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就越大。而函夏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基本上也是年年缺电状态。
9月28日俄航天署长波波夫金认为,如果不进行深入改革的话,俄航天领域再过3-4年就会变得没有竞争力。他称,俄航天领域的年人均生产率约为一百万卢布,比主要国家的指数低1-3倍。
“随着原料和电力价格的上涨,俄卫星可能会变得没有竞争力。我们已经有正在建造的设备。如果不做任何改变的话,那么壹伍年它的价格会让它变得无人需要,因为从西方购买的价格将便宜0.5-1倍。
如果不做任何改变的话,消费者有可能放弃使用俄卫星群,因为在西方类似服务--卫星照片、租赁通讯频道的费用将便宜0.5-1倍。”
最近俄国遭遇一系列航天器发射失败,因此损失了数枚卫星和“火卫-土壤”星际站。最后一次失败在8月7日,当时由于“微风-M”助推器故障,搭载“特快列车-MD2”和“电信-3”两颗通信卫星的“质子-M”运载火箭发射以失败告终。
放眼当下的局面只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方面对企业内部相关产业链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与俄国深空宇宙探索公司进行合作,两者合用一整套产业链,避免零配件价格过高和故障率。
蒲先生皱着眉头,发现俄国这些年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似乎俄国一方面在整体进入衰落化,另一方面又似乎进去快速的重生化。仿佛俄国内部出现了两套工业体系,而重生化的体系则是被尼古拉牢牢整合并掌控。
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