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蚂蚁搬家(1 / 2)

气泡消散的很快,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声音。

再加上周围散落着各种各样的“画面”,那种感觉就像眼睁睁看着树林里消失了两片叶子——刚消失的时候还能发现,但只是一秒钟后,我就连那两颗“气泡”的位置都记不清了。

这让我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不过也就只有一点点,毕竟之前我也驱散过他的“气泡”,后来他还是重新出现了。

所以我现在只有一点错愕,却不觉得是什么大事,试探着喊了几声无人回应,便先把目光投向了周围那些“画面”。

这是秦玉林刚才提醒我的。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的“维度退耦”,就是那些画面的密度太大、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接触和融合。

哪怕以我现在的状态、不能在这里直接解决问题,至少也要找到对应的维度,然后把融合程度、有多少维度参与融合之类的信息带回去。

这算是一个“亡羊补牢”式的策略。

在确定无法达成第一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一些“收获”、总比一味的“损失”要强得多——只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里的“画面”太多了。

那是一种让人绝望的“多”,多到我甚至无法用万、亿、兆这种数量词来形容。

如果非要形容我此刻身处的场景,就好比是把全套的、第七版彩图本的《辞海》的书胶打掉,再把每一页按照不同的路径、撕成不同大小的一亿份。

然后,找一个长、宽、高都是十公里左右的无重力空间,把这些撕碎的书页或稠密、或稀疏的洒落进去,让它们像布朗运动的分子一样、无规则的填充整片空间。

最后,放一只蚂蚁进去、找到其中特定的一片——这就是我现在要做的事。

“呜——”

我双手捂脸、从指缝中挤出一声无力的叹息。

其实我不怕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劳动,但这实在有点太枯燥了,而且人类那边还在等着发起“召回”,我连自己有多少时间都不知道。

对于一个喜欢计划的人来说,不清楚有多少时间来完成任务,绝对算的上是一种折磨。

一方面,它会让我没法选择合适的策略,另一方面就是会让我处于持续的焦虑,而这种状态对于“寻找”这项任务来说,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目前唯一还能让我抱有希望的,就是我还处于“叠加态”时、利用高维生命的认知、所说出的那些话。

当时的我,基本处于一种中立的立场,也就是说我没必要欺骗秦玉林。

所以只要人类的维度还存在着,就说明它还没有因为“融合完成”、而变成这片高维空间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它必然在这片空间的某个位置。

“妈的!活着干、死了算!”

我怒骂一声给自己鼓劲,随后便像个斗鸡似的、气呼呼的瞪着眼睛闲逛起来。

这是我故意的。

虽然愤怒会让人冲昏头脑,但是恰到好处的愤怒,可以触发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让大脑将认知资源、优先分配给眼前的威胁或目标,摒除其他不相关的干扰信息。

换言之,就是恰到好处的愤怒,可以让人进入一种更专注的状态,而且身体会在激素刺激下,让思维速度变得更快、行动变得更加果断。

有些人压力越大、表现越好,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但我好像不是这种人。

气呼呼的逛了十分钟还没发现,我硬挤出来的那点怒气,就渐渐地被焦虑冲散,不过看着周围那些漂浮的“画面”,我很快又涌出了新的怒气。

只不过这次的“怒”不是愤怒,而是恼羞成怒。

“妈的!”

我怒骂着挥起拳头、砸向附近的一片画面,因为“维度限制”我没有真正的触碰到它,但它却随着我挥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