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7章 飞艇(1 / 2)

杨凡在府里搞个造办处,主要是打算传承各种民间和官府的工艺技术。

例如古法的造纸、丝绸纺织、笔墨纸砚、工艺品、瓷器、珐琅器景泰蓝等。这些东西到了现代,好多都失传了。

他的意思,就是把大明现在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保护的都保护起来。

具体方法就是,物质文化遗产就把技术传承人,收进杨府的造办处里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进歌舞团,戏班、文化团体中来。他给编制,发工资,给福利。让他们收徒传承下去。

这些东西在现代也是很有市场的,喜欢的人很多。他投入资源,会赚回来的。不可能赔钱的。

李子柒的视频大火,和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是分不开的。现在天下将乱,这场浩劫之中,人口大量损失,不知道多少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会失传呢。

杨凡打算把这些人都招进造办处等机构,全都保护起来。就和他上书皇帝搞国医研究院,把全国的好医生都集中起来编纂中医典一样。他上书请求修书,整理大明书籍、典籍一样。

目前做的最好的就是玉雕手艺的保护。毕竟这个杨凡目前有现实的需求。

现代因为过度开采,好的玉石矿基本枯竭,连俄料这种垃圾都能卖出高价了。

现代的玉雕都是用电动工具搞得,缺乏灵性,商业气息太重,很少出能传承的精品了。和大师手工的作品完全不能比。

而且现代哪有一流水平的玉雕大师,都是手艺人罢了。作品也是考虑经济收益,而不是艺术价值。

这些大师的作品,好工好料,艺术价值极高,拿到现代,不论是作为高端馈赠的礼物,还是直接送去拍卖都是价值巨大的。

陆子冈之后,苏州的玉雕雕工有了较大发展。尤其发展到乾隆中期,由于皇帝提倡,玉材充足,玉器手工艺进入了全盛时期。苏州玉工最为出名。

杨府从专诸巷招募了十几个陆子冈的徒子徒孙,都是手艺高超的玉雕师傅。一组组长更是陆子冈的关门弟子苏琢。

组员有谢士烈、刘九江、杨艾雨、王朝阳、张鸣岐、王硕、徐文伯、蒋良、鲍天成、祝文白、王君荣等人。都是玉雕一流大师水准。

他们除了给杨凡的家眷服务外,就是利用杨府提供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她们愿意来除了待遇优厚外,就是杨凡这里简直是玉料的海洋。

他们到杨府造办处玉雕股一组任职,待遇优厚。都是举家搬迁过来的。他们任期终身,有退休工资。并且每家分给五十亩水田,并且安排家属就业。还有免费医疗,子女上学等福利。

他们擅长雕刻小件的玉器,例如手把件、首饰、扇子坠、扳指、玉镇纸、笔架、笔筒、笔洗等,他们的看家本领就是雕琢玉牌。

专诸巷这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明末专诸巷这里就开始生产眼镜了。

明末,苏州发明家孙云球,利用专诸巷的琢玉技术,创造性地利用水晶材料制作凹凸镜,并发明了七十多种光学仪器。

自此在明朝末年,居然苏州眼镜业开始繁荣兴盛起来,到清后期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眼镜制作基地。

杨凡把这些人招募来,成立第四组。孙云球任组长,负责磨制天然水晶和玻璃镜片。

水晶镜片用于奢侈品眼镜。玻璃镜片用于放大镜、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狙击枪瞄准镜等用途。这些产品都是杨府急需的。

他们还能利用有色天然水晶,制作墨镜。水晶的眼镜带着非常的清凉,眼睛十分舒适。

他们制作最多的依次是铜管单筒拉伸式的望远镜,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以及老花镜、近视镜等。

小娘皮对他们用黑水晶仿制的现代蛤蟆镜墨镜非常满意。戴着有玻璃镜片没有的清凉感,特别保护眼镜。还特地赏赐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