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
时东吴丹阳监盛纪,出兵迎战,怎禁得王濬军队一股锐气,横冲直撞,无坚不破。
盛纪来不及奔还,立刻就被王濬的军队擒去了。
王濬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破吴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擒吴丹阳监盛纪。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
由于此前羊祜擒获吴国间谍,得知上述情况,王濬就做了几十个大木筏,每个也有方百余步大,筏上扎成草人,被甲执杖,令善水士兵乘筏先行,铁锥刺到筏上都被筏带去。又做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锁,就点起火炬,将铁锁熔化烧断,于是战船通行无阻,鼓棹直前。
时已为咸宁六年仲春,和风嘘拂,春水绿波,王濬与广武将军唐彬,驱兵来到西陵,西陵为东吴要塞,东吴派遣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璩及西陵监郑广,宜都太守虞忠,并力扼守。
不防王濬军队甚是厉害,一鼓作势,四面攀登,吴兵统皆骄惰,毫无斗志,蓦然看见敌军乘城,顿时惊骇而散,留宪和成璩等,还想巷战,奈何手下已皆逃遁离去,单剩得主将数人,孤立无助,眼见得束手成擒了。
王濬又乘胜攻克荆门、夷道二城,擒住吴监军陆晏,再下乐乡,擒住东吴水军统领陆景,江东大震。吴平西将军施洪等望风投降。
晋朝安东将军王浑,出发横江,得以攻破寻阳,击走了吴将孔忠,俘得周兴等数人,收降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又有镇南大将军杜预,进军攻向江陵,秘密派遣牙将管定、周旨等,泛舟夜渡,袭击占据巴山,张旗举火,作为疑兵。
吴都督孙歆,望见大骇,不禁咋舌道:“北来诸军,怕不是飞渡长江么?”当下派兵出发抗拒,被管定和周旨等人预先埋伏,突然兵起交锋,杀得吴军大败奔还。
孙歆尚未得知,安坐帐中,直到敌军冲入,方惊起欲遁,不防前后左右,已是敌人环绕,就使力大如牛,也无从摆脱,被他活捉了去。
管定、周旨二将,向杜预报告军功,杜预即亲自抵达江陵,督兵攻城。
吴将伍延佯请出降,暗中却部署兵士,登陴抵御。杜预已先料着,趁他行列未整,即命部众缘梯登城。东吴守兵措手不及,城池即而被攻陷,伍延战死。
江陵既下,沅湘以南各州郡,望风归命,奉送印绶。杜预仗节称诏,一一抚慰,令各就原官,远近肃然。
平南将军胡奋,亦得攻克江安,会奉晋朝廷诏命令,令胡奋与王濬、王戎,联合攻打夏口武昌,杜预但当静镇零桂,零陵桂阳。怀辑衡阳,且待江汉肃清,直指吴都未迟。
杜预于是分兵益、浚,胡奋与王戎亦互助王濬军队,一战攻破夏口,再战平定武昌,更泛舟东下,所向无前。
可巧春雨水涨,谣诼纷纭,贾充首先倡议,表请罢兵,略谓:“百年逋寇,未可悉定,况春夏交际,江淮卑湿,一旦疫疠交作,反为敌乘,宜急召还各军,置作后图。且此次行军,虽似顺手,所损实多,虽腰斩张华,未足以谢天下!”等语。
贾充屡次阻兵,终究未知所操何见,想来无非就是妒功忌能耳。幸而晋武帝不为少动,把贾充表文留中不报。
杜预闻贾充议辍兵,急忙抗表固争,一面征集各军,会议进取,有人从旁梗议,大旨与贾充相似。
杜预奋然道:“昔乐毅战国时燕人。借济西一战,几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以后,迎刃而解,还要费什么大力呢?”杜预遂指授群帅,径进秣陵。
东吴遣丞相张悌及督军沈莹和诸葛靓等人,率众三万,渡江逆战,行次牛渚,沈莹和张悌说道:“上流诸军,素无戒备,晋水师顺流前来,势必至此,不如整兵待着,以逸制劳。今若渡江与战,不幸失败,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