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光攻破龟兹后,将鸠摩罗什掳至凉州(今武威),途中苻坚在淝水之战败亡,吕光遂割据凉州自立为后凉太祖,鸠摩罗什成为其“战利品”。??时为公元396年,是东晋太元二十一年。
晋安帝即位,朝廷下诏内外事务皆要咨询司马道子,行辅政之责。因为孝武帝突然死亡,故此未及写下遗诏,安置朝中王珣和王雅都没有实权,故司马道子掌握权力,并且宠信王国宝及王绪,让他们参与朝权。
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一直厌恶王国宝弄权,常直言斥责,令司马道子既怨惮亦忿恨他。隆安元年(397年),王恭不能再忍受王国宝弄权,于是联结殷仲堪起兵讨伐王国宝。司马道子畏惧王恭,但求了事,于是将罪责推向王国宝,并命谯王司马尚之收捕王国宝到廷尉,及后赐死王国宝并处死王绪,又遣使向王恭道歉。王恭于是撤回京口。
司马道子此后忌惮王恭和殷仲堪以军事相逼,于是以司马尚之与司马休之有才略而引其为腹心,又听从司马尚之所说树立外藩,于是出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不过,此举招来豫州刺史庾楷不满,因为司马道子割原本由他都督的豫州四郡交给了王愉都督。庾楷上表抗议不果后就鼓动王恭讨伐司马尚之,王恭终在隆安元年(398年)与庾楷及殷仲堪、桓玄举兵讨伐王愉及司马尚之兄弟。司马道子曾试图劝止庾楷,但遭庾楷拒绝。司马道子面对王恭诸军举兵,不知所措,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则力主讨伐王恭,朝廷加司马道子黄钺,以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统王珣、谢琰等人抵抗。司马道子将军事都委托给司马元显,自己则终日饮酒。及后司马尚之大败给桓玄,进至石头城,司马道子守中堂以备桓玄进攻,但期间却发生小插曲,有一匹马在军中乱走,士兵扰乱不安,竟令不少士兵掉进长江江水中溺死。
司马元显及后成功策反王恭手下北府军将领刘牢之,王恭兵败被处死,但殷仲堪、杨佺期和桓玄等军仍在建康附近的蔡洲。左卫将军桓修此时向司马道子进言,建议司马道子以利益诱使桓玄和杨佺期二人,令二人反抗殷仲堪。司马道子于是分别让桓玄任江州刺史及雍州刺史,并以桓修为荆州刺史,又贬殷仲堪为广州刺史。不过,此举未能瓦解殷仲堪军团,反令三人移镇寻阳,联合抗拒朝命,对抗朝廷。最终司马道子唯有以朝廷之名下诏慰问殷仲堪等人请求和解,又让殷仲堪复任荆州刺史,危机才得以解决。
397年,东晋隆安元年,中国处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北魏皇始二年,后燕永康二年,北方多个政权并存并发生重大变动。
北魏拓跋珪率军攻陷后燕都城中山,慕容详、慕容麟先后自立为帝,十月北魏军破城,后燕灭亡。同年河西地区出现政权更迭:后凉将领沮渠蒙逊反叛,拥立段业建立北凉政权;鲜卑贵族秃发乌孤在廉川堡自称西平王,建立南凉政权,并击败后凉军队。东晋发生王恭联合殷仲堪的军事叛乱。
北魏通过攻占中山及周边战役,控制今山西、河北全境,奠定华北统一基础。后燕残余势力慕容德南迁建立南燕政权,慕容宝逃亡龙城引发后续内乱。河西地区政治格局因南凉、北凉崛起发生重大变动。
(公元397年),鲜卑秃发部首领秃发乌孤起兵反叛,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后又改称武威王),在后凉南部的廉川(治今青海民和)建立政权,史称南凉。
时吕光年老,常听信谗言,不辨忠奸。后凉尚书沮渠罗仇曾随从后凉主吕光进攻西秦,吕光弟吕延因贸然追击兵败被杀。四月,吕光听信谗言,以败军之罪冤杀沮渠罗仇及其弟三河太守沮渠麹粥。沮渠部众万余人为沮渠罗仇发丧时,罗仇之侄沮渠蒙逊痛斥吕光昏庸无道,滥杀无辜,表示要向后凉兴兵雪恨。蒙逊随即召集部众,起兵反凉,迅速攻克临松郡,十日之内,聚军万人屯据金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