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明,晨曦勉强驱散了些许夜幕,却照不亮江东联军心中的阴霾。
原地结营,成了他们最大的败笔。
被南越军团团围困在狭小的区域内,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弩箭压制,活动空间被极度压缩,伤亡数字在不断悄然攀升。
向外冲锋?那密集的弩箭足以将任何尝试撕成碎片。
固守营内?相对密集的帐篷和辎重反而成了南越弩箭的绝佳靶子。
他们赖以依托的那座不足百米的小山丘,此刻显得如此可笑,根本容纳不下几十万大军,反而让阵型更加拥挤混乱。
反观南越军,则充分利用了黑暗的掩护和盾兵的有效防护,如同耐心十足的猎人,一点点蚕食着安全距离,将致命的弩阵推进到更近、更致命的位置。
不知不觉间,灵境内的战争模式已被彻底改写。
弩车,因其造价相对低廉、威力巨大、运输便捷的优势,已然跃升为战场的主角。
带轮子的称为弩车,固定式的便是床弩,其核心技术并非遥不可及。
强秦之弩已冠绝天下,而汉弩在精度上更胜一筹。
只是近百年来,朝廷腐败,武备废弛,各地武库空虚,昔日精良的弩机早已朽烂殆尽。
黄巾乱起时,汉军甚至连像样的重弩都凑不出多少。
其后的连年混战,各方势力都疲于奔命,停留在拼人命的初级阶段。
直到国战之后,迎来短暂和平,各方势力才如梦初醒,开始拼命攀爬军工科技树。
一方面玩家实力提升,需要更强武器;另一方面,顶级名将的恐怖战力,必须依靠重型远程武器才能加以制衡。
南越的玄墨重弩属于单弓弩,体积较大,采用手摇转轮上弦,依靠强大的拉力发射箭矢。
它与守城弩机的核心区别在于配备了可快速更换的箭匣,取消了笨重的支撑结构和轮子,体积重量大幅减小。
连发、轻便、射程远、射速快,两人即可扛着快速机动,在野战中比大型弩车更具机动性。
而江东军普遍装备的则是双弓弩车,为了追求极致射程(可达六七百米),采用了双弓以增加拉力,底部有沉重的支撑架,并安装了轮子以便行军,体积庞大,机动性差。
威力固然强悍,南越的盾兵完全是在依靠蛮力硬抗。
能扛住这等火力,还得益于高顺早年训练陷阵营时的思路。
他当时设计的巨型铁盾,高约两米,极其厚重,专为应对强弩而生。
即便是最强的三弓床弩,也难以射穿。
唯一缺点便是重量惊人,需用车拖拽,两三名壮汉才能勉强抬起。
使用时,将巨盾立在地上,背后有特殊锁扣可连接长兵器,形成三角支撑稳固结构。
士兵们在底部压上副盾,然后坐在上面,使巨盾与人体重量融为一体,如同扎根在地的礁石。
弩箭射中,犹如撞击山岩,难以撼动分毫。
这些巨盾被布置在弩阵两侧,中间留出射击空间,虽能有效保护操作士兵,却无法庇护弩车本身。
一夜对轰下来,南越军也损失了上千架弩车,但并不心疼——因为基本都是从合浦缴获的战利品。
天光大亮,战场景象令人头皮发麻。
地面上密密麻麻插满了粗如儿臂的三棱弩箭,宛如一片恐怖的钢铁森林。
连韩信都有些低估了江东玩家的疯狂程度,同时也更加庆幸自己昨夜没有下令强攻的决断。
粗略估算,敌军一夜盲射,至少消耗了十万支珍贵的重弩箭!
“江东这帮人……是真有钱啊!”朱风华忍不住咋舌。
钟离歌笑道:“不射怎么办?等死吗?近战他们更没机会!”
“怪不得行军慢,拖着这么多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