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喜与悲(2 / 3)

大明神探1546 兴霸天 3005 字 6天前

实际行动证明,他所言的战略,绝对能落于实处。

如今西北斩首的统计,首推的毫无疑问是俞大猷,俺答与之数度交锋,除了首次趁其不备,占了便宜外,其后都是受挫。

俞大猷逐渐威震草原,许多蒙古人已是到了听闻俞大猷的军队出现,就退避三舍的地步。

俞大猷之下,就是数度亲自率兵出塞,扫荡中小部落的唐顺之。

更创下过奇袭土默特部的驻地,斩获数百首级,掳掠牛羊回归的战绩。

据传俺答痛恨唐顺之,更甚俞大猷。

此番这位俺答仇恨榜榜首下马后,与赵时春稍作寒暄,立刻道:“明威来信,俺答通贡不成,恐有退意!”

赵时春愣住:“退意?退去哪里?”

唐顺之道:“自是退出塞外!”

换做旁人,赵时春不见得相信,但既然是那位所言,顿时精神大振:“如此说来,鞑靼衰败,准备主动退出河套远遁了?”

真要这般,收河套战略不就功成了么?

这可是此前数朝大明天子心心念念,却完成不了的功绩啊!

“这并非好事……”

唐顺之语气却很凝重:“穷寇莫追,俺答若真的主动撤出河套,回到草原,千里奔袭,我大明天军也是不如蒙古鞑子的,必然是坐视其离开!他们今日毫无损失,保存了精兵良骑,来日边关稍有波折,必然折返!”

赵时春的激动之色也逐渐散去,正色道:“应德兄高见,纵得河套,若未歼贼主力,恐难得安宁……”

大明本来的战略,是先剪羽翼,再图核心。

通过小规模战役的“搜套”“剿套”,蚕食蒙古中小部落的生存空间。

在此过程里,还不是一味杀敌,更重分化收买,待得有了足够的蒙古带路党,再对俺答的土默特部展开总攻。

可现在对方见势不妙,一旦放弃前套平原,撤离出塞外,看似收河套武功大成,实际上对于强敌并没有造成根本性的损失,这个日渐壮大的蒙古部落陈兵边关,依旧虎视眈眈。

唐顺之也不含糊,取出拟定的奏疏,递了过来:“有关方略,我已写下,还望景仁润色一二。”

赵时春接过,毫不迟疑地道:“我等一起上书请命!”

一心会外放的成员,要么聚集在江浙南直隶,要么就在山西陕西之地,受限于年龄和资历,多为副职。

然无论是赵时春这位山西右参议,还是唐顺之这位陕西按察副使,都已是正四品的官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加上身先士卒的作为,威望远不是普通的三司主官可比,他们齐齐上奏,相信足以打动中枢,调集军备,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围剿。

当然,陆炳和俞大猷那里还有配合,只是相比起锦衣卫和武官系统,确实是文臣这里的上书,更容易得到支持。

“报!”

可就在这时,斥候飞驰,递来信报。

“土默特部的三处牧场空了……”

唐顺之展开一看,不由地深深叹息:“俺答比我们预料的还要果断,蒙古人要放弃河套了!”

……

“成了!成了!”

林大钦狂喜的声音传至,与之同时,院外也此起彼伏地传来欢呼声。

海玥抬起头,毫不意外:“捷报到了?”

“是!是!”

林大钦如今同为侍读学士,在天子面前充任讲官时,从来都是举止得体,波澜不惊,深得信重,可此番却兴奋得长袖翻飞,几乎要踏歌而起:“贼据河套数十载,终复我汉家山河!从此九边百姓,再不必受胡骑践踏之苦,可高枕无忧矣!”

海玥并不认同高枕无忧,却也展颜笑道:“数载艰辛,终见回报啊!”

他的看法和唐顺之类似,但又比唐顺之乐